來源: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
奔走在一線的設備回收商,經營著餐飲行業“夢想的墳場”
前不久,內參君和一位餐飲二手設備回收商“狗哥”聊了聊,發現這個行業比想象的“更有意思”:不僅僅是一門買入賣出的生意,更是見證了多少餐飲門店在巔峰時期的意氣風發,以及一個經營不慎就血本無歸的落敗。
“做我們這個行業,沒有等不來的倒閉。餐飲人最后的一波回款,可能就是賣設備。”這話刺耳又扎心。
狗哥入行六年,從最初的閑魚、瓜子二手車等平臺發現二手市場商機,在實際調研中,他發現當時的餐飲市場大概有500多萬個注冊店鋪,閉店率每個月約為10%,這意味著,每個月全國有50萬左右的餐飲店鋪需要出清。
在價格方面,由于是閉店,大多數老板是在毫無翻身之地的時候才會出清,“測算了一下,一個店設備總價,約等于一輛3、4萬的二手車。轉轉、瓜子之類的專業二手車平臺可以做成,我覺得餐飲的細分賽道也有機會,況且,當時從事二手設備回收的人并不多。”
于是,狗哥一腳踏入行業,成為了一名“餐飲門店入殮師”。在他的講述中,我們看到了比賠錢更為殘酷的創業真相。
以下是狗哥的自述。
“花大價錢定制的機器,往往最容易被賤賣!”
在我們這個行業,設備有三級分類。
第一級通用型的,比如典型的四門冰箱,不管什么店鋪、什么品類基本都能用得上,這些產品回收價值比較高,通常是廠家的6折左右。賣的時候,利潤也相對比較低,基本上也就2個點左右;
第二級是專門店,品類型設備,比如,披薩烤箱、餃子機器等。這類設備的特點是——回收價低,賣得慢,利潤高,通常是新貨價格的1-2折回收,一旦碰到對口的新店業主,可以實實在在的賺上一筆;
第三級是定制型的,比如旋轉小火鍋的臺子。這種在定制的時候是高價,但是回收卻是白菜價,畢竟能用得上的店鋪少之又少。有時候我們甚至叫上收廢鐵的一起去,一些老板很難理解,但這就是現實。
一些創業“小白”,入行的時候暢想著如何能“快速賺到100萬”,卻忘記了做生意賠比賺更容易的規律,在設備采購上也容易踩坑。我們前幾天回收了一個烘焙店的烤箱,買的機器是又貴又難出手的“偽大牌”,這個品牌在行業根本不是容易流通的大眾品牌,甚至我們這樣長期接觸設備的人也沒怎么聽說過。據說是開業的時候,被朋友的朋友“忽悠”了,花了3萬塊買機器,做了不到1年,最后不到1折的價格賤賣。
“不甘心,是創業路上的最大心魔…”
前不久,我回收了一家火鍋店,也是感慨萬千。
這家店由一對夫妻合力開出,在2019年的時候看上了當時某知名的火鍋品牌,由于品牌名氣較大,連同加盟費、門店轉讓費、設備費、管理費等,七七八八算在一起,啟動資金就超過了400萬。
那是2019年的下半年,并沒有人意識到半年后將會面臨“三年的挑戰”。據說,剛開業的一兩個月生意還不錯,但很快就因為各項高昂的成本,出現了盈利困難的狀況。各方困難疊加,再加上自身定位的局限,讓這個當時轟轟烈烈開在黃金地段的火鍋店,一下子陷入谷底。
接下來的幾年時間,夫妻倆每年都在虧錢。很多人說老板太傻了,看不到希望就應該果斷放棄,但老板覺得,投資了這么多,不忍心關店。他就這樣一邊自掏腰包貼錢,一邊等待翻身。
今年,眼瞅著大家消費活躍了起來,但老板并沒等來報復性消費,等來的是“報復性競爭”。在他方圓一公里內,瞬間開出了4家新火鍋店,算上之前就存在的3家,一共由7家店同臺競技。據說新開的店都“很敢玩”,從雙人套餐99,到四人套餐169,價格一個比一個低的離譜。
而這家店原本就定位不低,同時還有各項日常支出的成本,根本玩不起價格戰?喟玖2023年上半年,終于在夏日來臨的時候,選擇了放手。
開了四年,賠了四年,你說他執著,確實很執著;你說他太傻,確實也太傻。
“小毛孩,別看不上餐飲!”
如果說堅持了四年倒閉,算是苦苦掙扎之后的遺憾離場。那么現在年輕人做起生意來,可謂“快手”——創業快,止損也快。
今年,創業的氣息席卷而來。不少人都希望能在開放的大環境里掘金。我個人覺得,對于我們這個回收行業來說,是絕對的利好。 共2頁 [1] [2] 下一頁
|